藩籬,有時來自既定固有的界線
藩籬,有時源於傳統框架的束縛
藩籬,更多時來自不同群體的差異
而最大的藩籬,莫過於地與天之間的距離
今天「藩籬」並未止息,「跨越」亦看似已然未然
又如何在種種藩籬與界限中,向未來跨步?
在複雜紛擾、充滿矛盾的世代,如何從種種藩籬之中,窺見跨越界限、重新想像的可能?
本書結集的十三篇專文,嘗試就不同課題,以不同視角切入,與讀者一起探索如何跨越來自處境、群體、文化的種種差異與藩籬,反思固有傳統的界線,從聖經、神學、歷史、實踐的研究中尋見亮光。
全書分為四部,從教會傳統到現代處境,從經文詮釋到屬靈實踐,直面四方面的挑戰:
.教會與聖潔的界線?
——聖餐開放、貞潔真諦、教會本質?
.經文與傳統的框架?
——詮釋流變、界限敍事、身分重建?
.處境與群體的藩籬?
——共融、移民、師徒、職場?
.屬地與屬天的區間?
——在地若天、空間神學、神學美學?
叩問理所當然的界線、自古皆然的框架,不一定叫人感到舒適;然而,若信仰的傳承,從來不離跨越藩籬與界限,這是否更能激勵我們,敢於在變遷中向未來跨步?
五十載院慶的主題是「向未來跨步」,傳承了學院半世紀以來的理念和精神,亦展示今後繼續努力的取向。本文集是金禧院慶的感恩祭,亦見證本院對華人教會的祝願和承擔。
——周永健
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
院慶文集展現出新一代教授團跨科域的反思協作,十三篇學術專文旁徵博引,反覆推敲,並非為求達到無謬的結論;讀者若從中得到啟發,甚或因此提出異議,也就不枉中神老師的用心良苦了。
——李思敬
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
「跨越界限:藩籬下的重新想像」是一個勇敢和適切的課題,信仰群體實不能被動地留在藩籬之下。本書毫不畏懼地帶領讀者探討怎樣跨越傳統的思維,在這世代重拾基督徒的身分和使命。
——馮浩鎏
海外基督使團前國際總主任
本書引導我們跳脫矛盾的二元對立思維,以嶄新眼光審視各種界線,透過相互款待的信仰實踐,帶我們探索跨越學科、文化、時空及教會與世界之界限的可能。
——董家驊
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
在基督信仰裏,哪些時候需要透過界線來確立身分和傳承?哪些時候需要突破界限,拓闊視野?院慶文集從不同向度探索跨越界限的可能性,每一個課題都值得深入反思。
——陳凱欣
中國宣道神學院院長
「跨越界限」這四個字說起來輕巧,實際走過,就知困難重重。我相信這十三篇文章會對我們有很多提醒與啟迪,更會對教會的未來方向提供重要的思考。
——張天和
香港神學院院長
無論哪一種跨越,涉及的若不是知識之跨越,就是倫理之跨越,甚至存有之跨越,以及跨越的方式、去向與目的或所止。本文集不啻側面地反映了我們這個碎片化時代亟亟
的需要。
——鄧紹光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思想(神學與文化)教授
本書作者們從多角度回顧及剖析種種跨越界限的議題,有助身處香港和旅居海外的華人信徒,重新思考應當如何面對各種挑戰,亦為身處隔閡中的尋道者指引一條跨越藩籬的道路。
——李雋
澳洲神學大學華人教牧神學院講師
很多人將神學教育看為堂會工作人員的職業培訓,忘記神學生是上帝呼召的僕人。這本文集讓讀者看到中神的教育使命和理念,匡正我們的誤解,打破界限,見證老師們培養學人牧者的職志。
——郭偉聯
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(課程與教學)
黃卓基
黃卓基博士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(工程學士及理學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及神學碩士)、牛津大學(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。
楊思言
楊思言博士畢業於牛津大學(文學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基督教研究碩士)、亞巴甸大學(神學碩士)、以及普林斯頓神學院(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趙叔榮.霍佩芳教席助理教授(神學科),以及信仰及公共價值研究中心主任。著有 Received by Christ: A Biblical Reworking of the Reformed Theology of the Lord’s Supper(2023)。
陳曉琪
陳曉琪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(文學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)、耶魯大學(文學碩士)、聖安德魯斯大學(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神學科助理教授,以及普及神學教育部青年事工策略統籌。
胡俊鑾
胡俊鑾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(理學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)、范德堡大學(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助理教授。
李穎婷
李穎婷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(教育學士、文學碩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、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務長及萬崇仁教席助理教授(聖經科)。著有《從耶利米哀歌看希伯來詩歌的詩節結構》(2021)。
薛霞霞
薛霞霞博士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(法學士)、中國人民大學(哲學碩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基督教研究碩士、神學碩士)、麥克馬斯特神學院(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周永健教席副教授(聖經科)。著有 Paul’s Viewpoint on God, Israel, and the Gentiles in Romans 9 ~11: An Intertextual Thematic Analysis(2015;中譯:《與保羅同讀舊約:透視羅馬書9~11 章對神子民身份的先知講論》)。
潘怡蓉
潘怡蓉博士畢業於台灣淡江大學(商學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、輔導教育碩士)、魯汶大學(文學碩士、神學碩士、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林高傑德教席副教授(實踐科)。著有《相遇都會靈程路》(2016)、《藝術靈修:出埃及記》(2018)、《靈程同行者》(2020)、《職場姊妹的靈思雋語》(2023)、《初職靈程同行》(2024),以及合著《身心社靈的婚前輔導》(2017)。
朱光華
朱光華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(文學士、教育文憑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)、摩亞神學院(文學碩士)、澳洲紐省浸信會神學院(教牧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及校牧。著有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: Cultural Intelligence, Pastoral Leadership, and the Chinese Church(2019)。
廖本恩
廖本恩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(工學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基督教研究碩士、神學碩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儲備師資以及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(義務)。著有《無境界的信徒們:台灣無教會百年史1911~2011》(2024)。
李適清
李適清博士畢業於加拿大女皇大學(商學士)、香港大學(心理學深造證書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)、愛丁堡大學(哲學博士)。現為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多倫多院長及神學科教授。著有 The Two Pillars of the Market: A Paradigm for Dialogue between
Theology and Economics(2011)、《市場聖約:神學與經濟學的對話》(2012)、《職場繁星》(2014)、《職場會幕》(2015)、《駕馭工作:平凡生活中演繹工作神學》。合著有《職場行者》(2017)、《職場敍事》(2019)、《逆流.職場行:面對變遷開創新格局》(2024 )。
余振陵
余振陵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(理學士)、香港科技大學(哲學碩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及神學碩士)、愛丁堡大學(哲學博士,與中國神學研究院聯合頒發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楊錫鏘教席副教授(聖經科)。著有 Bonds and Boundaries among the Early Churches: Community Maintenance in the
Letter of James and the Didache(2018)。
王子硯
王子硯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(理學士、哲學博士)、中國神學研究院(道學碩士)、杜倫大學(哲學博士候選人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實踐科助理教授。
雷競業
雷競業博士畢業於加拿大女皇大學(文學士)、普林斯頓大學(文學碩士)、威斯敏斯特神學院(道學碩士)、愛丁堡大學(哲學博士)。現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天恩諾佑教席教授(神學科),以及中神多倫多(CGST Toronto)總幹事。著有 The Beauty of the Triune God: The Theological Aesthetics of Jonathan Edwards(2013)、《追尋基督王國:中世紀教會政治、學術和靈命的演變》(2017)。合著有《睇電影,學神學》(2013)等。
推薦語
院長序 黃國維
編者序 楊思言、李穎婷
第一部 再思教會與聖潔的界線
01 從奧古斯丁看「教會」與「上帝之城」的關聯──一個符號學進路的初探/黃卓基
02可動的界線是福音的體現──論開放聖餐的意義和可行性/楊思言
03跨越身體的貞潔神學──莫斯伯里的亞浩對貞潔界限的延展/陳曉琪
第二部 突破經文與傳統的框架
04在文本藩籬之間──約伯記古異文版本呈現的詮釋流變/胡俊鑾
05 從「跨越界限」到「跨越危機」──路得記中對界限的重新想像/李穎婷
06 跨越藩籬的保羅──從加拉太書一至二章看保羅及基督群體的身分重建/薛霞霞
第三部 跨越處境與群體的藩籬
07 跨越差異的合一──實踐與締造共融靈性/潘怡蓉
08 跨界的接待──探討海外華人教會新舊信徒的融合/朱光華
09 殖民下的跨越──以日台無教會師徒關係為例/廖本恩
10 逆流而上──跨越變遷的職場行者/李適清
第四部 超越屬地與屬天的區間
11 跨越地與天的敬拜──從《安息日獻祭之歌》與希伯來書探討敬拜的意義/余振陵
12 跨越藩籬的頌讚──現代敬拜詩歌中的「空間神學」淺探/王子硯
13 三一神的榮美──跨越神學與美學的距離/雷競業
作者簡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