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拾閱讀聖經之美:《讀經的藝術》與《如何閱讀聖經:讀經藝術13課》(一)
2025-09-01 / 鄭子遴 文字工作者、播道會文字部主任
十多年前有一位牧師問我,弟兄姊妹不愛讀聖經,如何是好?這問題到現今沒有消失,更有嚴重化的趨勢。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董家驊牧師在《如何閱讀聖經:讀經藝術13課》的推薦序中寫到:「近年『聖經文盲』成為美國基督徒中愈來愈普遍的問題,在美國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,實際上閱讀聖經的頻率不斷在下降,針對聖經內容的認識也愈來愈薄弱。」(頁10),這無疑呼應著傅士德博士對二十世紀的基督徒發出的一記棒喝:「現今信仰最大的問題是浮淺。」這話對廿一世紀的信徒而言,仍是一語中的。打從我未信主前已開始讀聖經,這是我打發向我不斷傳福音的傳道人老師的方法,我告訴他,若上帝要我相信祂,祂的話就是最好的信息,所以我直接讀聖經,比他嘮嘮叨叨要好得多。於是我花了數年時間讀聖經,也許我並不是以信徒的身份讀經,也沒有要從雞蛋裡挑骨頭的態度閱讀它,而是當它小說一般閱讀,誠然有些缺乏故事性的經卷,我是略過不讀的,但無礙上帝跟我說話。我當然覺得和合本的譯文並不如小說般流暢自然,但聖經故事的內容與舖排並不沈悶,慢慢讀著,趣味油然而生。
信主以後,發覺牧者和信徒領袖對於推動弟兄姊妹讀經,並非那麼有趣,而是以背誦為主,希望信徒以熟記教義為最重要的事,查經最重要是明白聖經真理,要實踐教義,對於聖經的文學性則不那麼注重,這是我覺得信徒把聖經「功能化」的最主要原因。一旦聖經被「功能化」,對一般信徒而言,就會變成工具書般,實用而沒有趣味。因此當我閱讀《讀經的藝術》與《如何閱讀聖經:讀經藝術13課》這兩書的時候,就希望牧者長執和信徒領袖們,率先細讀它們,讓我們先重新發現聖經除了蘊含「真」、「善」,也有「美」,這美其實也是上帝賜予我們的藝術之美。
杜克大學神學院的兩位教授,艾倫.戴維斯(Ellen F. Davis)和理察.海斯(Richard B. Hays)主編的《讀經的藝術》,其引言已道明「聖經之美」的重點:「我們許多教會在讀經藝術上,似乎已失落了專注力和想像力……我們對讀經是一門藝術的信念與日俱增,意思是讀經要求投入和想像,與啟蒙時代抽離研究客體/客觀抽離的理想恰成對比。在我們實踐讀經時,我們是(或應是)像藝術家一樣。這信念帶來兩個必然結果,就是一壞一好的兩個消息。壞消息就是,一如其他真正藝術形式,讀經很難讀得好。……另一方面,承認釋經是藝術,也同時是好消息。像任何藝術形式,讀經也有創造美感的潛質。釋經不單是對與錯而已,雖然這樣分類有時未嘗有用並有需要。但或許最終,較為恰當的評鑒讀經的方法就如評鑒藝術作品一樣,都有美的標準。」(頁XIV-XV)所謂藝術,並非曲高和寡的東西,而是存在於日常之中,使人透過觸動心靈的表現形式,帶著情感地理解一些深層次的真理,像看一套電影,或欣賞一場音樂會,可以藉欣賞美感之際,明白當中的意義。聖經本身就是一部文學作品,我們也可學習欣賞上帝話語的美,從而領受其中的真義。(待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