堂會:從停滯到傳承

2023-09-09 / 游淑儀牧師(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)

近年香港教會面對的挑戰有幾方面,香港急劇轉變、跨代牧養挑戰、疫情及移民潮、停滯及退休潮,這幾方面其實都互有影響及關連,亦突顯停滯與傳承這課題的逼切。

首先,回歸教會的本質和使命,對我們面對挑戰有更明確的向度。教會本質和使命:1.字義上教會是一個被呼召出來的群體,2.聖經上舊約的教會是聖約、敬拜、真理群體;新約教會是在世上彰顯權能和拯救,將人領入天國,重著扎根,關係,成長,事奉,見證及組織。3.而神學上教會是所有時代一切被主拯救的真信徒團體(跨種族/地域),要集中(事奉基督的身體)包括教導相交、敬拜;要分散去宣講天國福音、普世關懷。

總括,教會的本質不純粹是宗教的聚集,教會多元本質反映於事工及組織結構,教會數點人數的機制有其作用,但需留意動機是否建立教會及牧養信徒。

教會的目的是對內建立信徒,對外實踐使命,各特質須平衝互補,質量兼備。

一. 停滯

1.信徒群體的停滯狀態

回到聖經看信徒群體的停滯狀態。「停滯」意思即教會呈現減緩、退後、衰微的狀態。聖經中以色列民出埃及在曠野,也是他們的停滯期,亦與他們的靈命軟弱有關係。以色列民在先知時代或被擄亡國時期,有很多軟弱,反映他們的停滯衰退,他們的流失、滅亡,都是停滯期。新約同樣亦有很多停滯的教導,希伯來書十章25節「不可停止聚會」,原文是指停止及放棄了屬靈群體的聚會,反映信徒的靈命停滯不前。有神學辭典將停滯形容為「成聖的障礙」。

2.屬靈生命的停滯

屬靈生命停滯的跡象有四方面:1.與神的關係若即若離,包括在崇拜、奉獻、事奉等方面。2.閒懶、不思進取、不結果子。3.習慣於放棄聚會、靈命亮起紅燈。4.無力應對社會公義、倫理的問題,原因是缺乏真理基礎及整全的教會觀。教會由信徒生命組成,信徒生命停滯,領袖軟弱便形成教會軟弱。

有停滯也有復興,聖經有很多例子。復興描述教會呈現更新的狀態,是衰落後再興盛的階段。復興於舊約多不勝數,新約有大量復興的比喻,《使徒行傳》便是復興佳模。

3.教會生命週期

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14年對「意識教會生命週期」的調查報告,指出據過去幾年的研究,香港教會週期的發展由出生期、成長期、成熟期、維持期,及至已步入衰弱期,若教會不再改變,將會去到死亡期。而歐美教會的情況類似,甚至比我們更早進入衰弱期。

艾倫.赫希提出的教會生命週期研究,指出早期階段教會看重異象和使命,中期開始,會友對教會操作上、意識形態上、道德的疑問等,以致會友對教會失望,他提出生命週期下降與制度化真接相關。另一位學者麥福士,他對「意識教會生命週期」亦有研究,他提出的教會生命週期與教新類似,教會亦有成長期、高原期、衰退期及死亡期等,但他提出若教會接近停滯衰退期轉化到復興,需要興起另一增長的曲線,教會便有望再次復興。

總括來說,在我的著作《教會要消「滯」》中,研究是有關教會由停滯到復興的轉化,探討有甚麼可以令教會突破及逆轉。從中歸納教會從停滯轉轉化到復興的十大關鍵因素:教牧動力、策略創新、信徒參與、社區服事、關係連結、宣教轉化、領袖團隊、地理環境、裝備建立、獨特發揮。

值得留意,從停滯到傳承,若一間教會曾經停滯,最後成功逆轉,教會就有成功的DNA,因為她曾經突破,要再突破就不會困難。所以我鼓勵同工踏出一步,就是一少步,逐少逐少去做,因為每一個經驗都有鼓舞性。其中兩個因素是地理環境和獨特發展。三間堂會在停滯和復興階段的地方擴展,抓緊機遇,積極擴展堂址,遷入社區。此外,教會找到自己獨特的地方去發展,並好好發揮,對教會復興很重要。

這十個因素也互有關連,教會擁有以上因素愈多就愈有突破的動力。此外,還加上對停滯的正面態度及以使命為主導的原動力。

參考《領導由心》一書,針對領導的素質,領導有六個要素:辨認呼召、品格建造、團隊領導、領導方略、持續得力、使命傳承。我將這成熟領袖六個要訣與突破停滯的因素比較,發覺停滯與傳承的有很多相關因素。可見一間教會是否有力健康,一定會影響她的傳承。

二. 傳承

我的分享大多依據以上兩本書及本人著作集結心得而成。藉《教會要消「滯」》的研究,從研究所得,三間教會面對第一次停滯時,會用盡方法去擴展。當面對第二次停滯階段時,因有第一次經驗,教會運用更多策略、對內的特別事工,及社區服侍,他們而復興的階段更加對焦使命。反映突破停滯的教會,無論境況如何,都會積極發揮使命。

《領導由心》指出使命傳承包括兩個方向:縱向—及早預備接班人;橫向—預備更多同行者。基督宣告的大使命包含的意義是傳福音、建立門徒,要不斷實踐傳承直到主再來。因此,教會要留意儲備人才,才能有效地把使命廣傳及延續。

而傳承考慮,由交棒到接棒,有四個範疇要留意:1.準備工作—培育意識,培訓系統,後備方案。2.傳承過程辨識繼任者,遴選過程。3.堂會治理制度—牧者角色,長執會友權力。4.堂會文化—行政架構,事工模式,信徒參與。

除了交棒者與接棒者需要,有效的領導也非常重要,故必須注意積極做好隨時要傳承的計劃。傳承遠超過找到適合人選來填補空缺,接班人能否延續堂會的使命、核心理念、各種關係等也重要的。但是也應對接班人有合理期望,因為沒相同的領袖,領袖轉變表示教會也要適時轉變。

從教會整體的角度去看,要完成使命,不但需要人才,也要制度和文化上配合,更要有策略性的計劃來進行。內部有策略地培育領袖是重要基礎。從前線起,花心思、時間去開發人力資源才能有明天的領袖,不單最前線領袖,也不要忽略第二,三梯隊領袖,要後繼有人才有傳承。

期望以上教會突破停滯及傳承的分享,對教會有所啟迪。

(編者按:本文乃講者在三宗教牧聚會的工作坊分享撮寫,經作者審閱。)

參考及推介:

  1. 游淑儀,教會要消「滯」:10大轉化復興良方,宣傳傳意,2023。

  2. 呂慶雄、劉忠明,領導由心-成熟領袖的六個要素,福音證主協會,2016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