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風少女
2021-12-07 / 一位基督徒家長
失蹤少女
我們的女兒欣彤(化名),自小在教會中成長,從來沒想過,她會成為一個失蹤少女,需要父母心碎地把她尋回。欣彤現年15歲,就讀中四,在早前的社會事件中,認識了一班「走得很前」的年青人。欣彤原本的生活圈子都包圍着一羣「和理非」,他們的想法與欣彤雖不算是完全吻合,但也不是南轅北轍,但後來欣彤的想法越來越偏執,她希望走得更前,她漸漸疏遠她的同學、教會好友,甚至父母。後來,欣彤在她的社交平台上屏蔽了很多原本的好友,只有她結識的「前線新朋友」才能進入她的生活圈子。
社會事件及新冠疫情,為香港人帶來很多情緒,欣彤也在這段時間確診患上抑鬱症及焦慮症,她常常失眠,雖然醫生處方的藥物有一些幫助,但仍不時鬧情緒。在整個中四學年,無論是網課,還是後來恢復的實體課,欣彤都選擇曠課。感恩的是,學校社工是一個基督徒,他很關心欣彤的情況,若欣彤在街上流連,不願返學,社工會聯絡及勸喻欣彤,甚至有一天早上,社工來到家門,嘗試接送欣彤到學校。可惜,欣彤的學校生活,於協助下仍未能成功恢復。
欣彤結識的新朋友,大都喜歡在晚上外出活動,在街上流連、跳街舞,或到派對房間聊天,吃喝狂歡。欣彤初時大約在凌晨一時才回家,後來發展到凌晨三時。我們作出關心的勸喻,欣彤當然聽不進耳,後來還發展至天亮五時才回家。最終欣彤離家出走,搬到新朋友的家裏住,沒有告訴我們住址,甚至她用自己的方法轉換了電話號碼,從此我們無法聯絡欣彤。這實在帶給我們極大的情緒困擾,許多個晚上徹夜難眠。
尋求幫助
我們在這困難的時刻,仍然感謝上主,衪預備了一位非常好的基督徒社工。由於他與欣彤早前已建立了互信關係,所以當我們與欣彤失去聯絡時,這位學校社工仍能在社交媒體上略知欣彤的狀態,了解她是否安全,讓我們有時間空間調節自己的情緒,及冷靜地禱告,尋求有效的應對方法。我們與社工商量後,明白報警是其中一個處理方案,但亦會帶來女兒對父親的憎恨,所以先計劃給社工一段時間,向欣彤作出輔導。
我們知道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信心考驗,禱告是最要緊的。我們持着開放態度,聯絡教會的資深領袖,與他們傾談,一起禱告,並邀請他們持續為此事禱告,又聯絡親屬中的基督徒,無論他們在本港或是在海外,都按着環球時區,以網上平台Zoom與他們分享及禱告。
過了一段時間,欣彤的狀態未有因社工的輔導而有明顯改善。相反,欣彤被她的新朋友影響得越來越深,社工也表達欣彤可能已越過最基本的安全界線。我們再與欣彤的學校商量,決定報警求助。警方的失蹤人口組很快便追查到欣彤的住址,社工與警員便到場勸喻欣彤回家。初時欣彤情緒波動,歇斯底里地喊叫,後來她情緒稍為穩定,被送到警署。最終,欣彤離開警署時,以仇視的眼光對着我們及社工。
處理情緒
我深深感受到,當處理孩子的情緒時,最先要處理自己的情緒,因為自己內心也充滿憂慮、悲痛、恐懼、抑鬱及憤怒。我明白,若自己情緒不穩,再去處理孩子波動的情緒,對事情沒有任何好處,只會令問題惡化。所以我不立即處理孩子的情緒,而是自己先閱讀 "The Power of a Praying Parent - Stormie Omartian" 一書,用三十天,甚至超過三十天,來為女兒禱告。在閱讀及禱告中,深深體會天父才是最懂得愛護女兒的主。我學習把女兒交託,這樣,自己的情緒也穩定下來。
路加福音十五章11至32節,浪子的比喻也給了筆者很多啟迪,當浪子回到家門,父親當然沒有讚許浪子之前所作的事,但父親把浪子的過失完全拋諸腦後,甚至與他親嘴,把戒指戴在指頭上,把鞋穿在他腳上。我對這段經文絕不陌生,但現在才體會實踐這真理是殊不容易的,尤其女兒並不像聖經中的那個小兒子真心地後悔。我仍努力學習以上主的愛接納女兒,如常地照顧她,也與她談話。
雖然我們未有正面與女兒談到離家出走及結交朋友的問題,但透過其他親屬,例如女兒的祖母、姑姐、姨姨等,以旁人的身份,更容易地與女兒談及有關問題。十分感恩,報警後一個月,女兒的仇視態度已經軟化,現在她的情緒明顯穩定下來,亦開始願意與家人溝通。 仰望主的恩手
欣彤最近向我們提出轉校要求,她希望轉離原本的學校,並希望在新地方有新的開始。我完全沒有反對她這要求,經祈禱之後,為欣彤安排了一所她喜歡的學校。我執筆的時候,正是欣彤開學三星期之時,她現時重拾了穩定的上學生活,我實在非常感恩。雖然事件未完全過去,未來仍有相當多的不確定性和挑戰。但我學習到,照顧現代的暴風少年,家長必須沉得住氣,先注意及管理自己的情緒,常常禱告交託,祈求智慧和愛心,努力以天父的榜樣去愛護兒女。當深深明白天父比我們更愛自己的女兒,我才有動力,抹乾眼淚,憑信心繼續向前奔跑。